为不断提升广大市民交通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按照市公安局党委工作部署,福州交警进一步推广“1、3、5”分钟快速排堵、规范停车执法、信号灯优化提升、戴盔免罚等10项便民利企举措,切实让人民群众在交通出行中感受便利、享受实惠、体会温情,具体如下:
铁骑助推路网提速,推广“1、3、5”分钟排堵保畅机制。共3项举措:
2021年11月18日起,福州交警依托市公安局“e体+”智慧赋能体系,推出了二环路高峰时段(7时至9时、17时至19时)交通排堵“1、3、5”分钟快速响应处置机制,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认可。在此基础上,福州交警总结经验,将此机制提升拓展至三环路重要节点、二环内中心城区和主要景区,不断提升城区道路通行效率。
1、构建三环重要节点“1、3、5”分钟排堵保畅机制
成立三环路铁骑队,在主线9个重要交通节点上设立固定执勤点并增配交通岗亭,每日7时至20时,对三环路交通警情实行就近派警和“点对点”扁平化指挥,通过构建三环路高峰时段重要节点快速排堵机制,力争实现整体车流时速由目前的40公里提升至45-50公里。
2、构建二环内道路“1、3、5”分钟排堵保畅机制
在二环(含)以内所有道路探索网格化快速排堵机制,工作日高峰时段,将铁骑和拖车均衡分布在主干路网点位上,实行“高峰站点+平峰巡线”执勤模式,辐射范围覆盖支路街巷,实现快速高效处置交通警情。
3、构建景区道路“1、3、5”分钟排堵保畅机制
根据三坊七巷、西湖、上下杭、烟台山、花海公园、梁厝、沙滩公园、鼓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交通流量特点,在周末及法定节假日流量高峰时段,部署铁骑进行定点值守和机动巡线,实现快速交通疏导和管控分流。
温情服务规范停车,打造严管禁停、提醒纠正、网格包干的静态交通管理模式。共3项举措:
4、实施违法停车温情提醒纠正
信号均衡路网流量,实施二环路主辅调控和路口人车分离通行。共3项举措:
7、启用匝道信号灯
城区二环路通行能力在8000辆/小时,高峰时段,实际通行量基本稳定在1至1.2万辆,超出2000至4000辆,大大超过道路承载能力,交通事故频发。为了缓解二环路拥堵,福州交警在二环路9处匝道设置信号灯,均衡路网流量,保障二环路主动脉有序通行。目前,高峰时段(7时至9时30分,17时至19时)亮灯,其它时段常绿通行。
8、增设右控信号灯
为了解决信号灯路口右转机动车与过街行人、非机动车交织通行问题,在二环路以内设有右转专用车道的无渠化岛路口,全部增设右转方向指示信号灯(右转箭头灯),高峰时段(7时至9时,17时至19时)亮灯,其它时段调控灭灯。
9、设置行人专用相位
在行人和非机动车流量大的91个信号灯路口,优化设置行人专用相位,即路口所有斑马线同时绿灯通行、各方向机动车都红灯等待,让行人和非机动车快速过街,提高路口行人和非机动车疏散效率。
安全骑行“戴盔免罚”,提升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员交通出行安全意识。共1项举措:
10、推行电动自行车骑行佩戴头盔
试行至2022年12月底,以自然月为单位,路面交警在鼓楼、台江、仓山、晋安、上街(高新)区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时,对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的骑行人员,当月首次出现不按道行驶、逆行、违规载人等3类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的,经纠正后,只警告、不罚款。
第1项举措从4月1日起实施,第7至9项举措即日起逐步实施,其他举措从3月20日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