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公安局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FZ00107-3000-2022-00032
  • 主题分类:
  • 发文机关: 福州市公安局
  • 成文日期:2022-03-03
  • 标    题: 福州市公安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91号建议的答复
  • 发文字号: 榕公办督〔2022〕30号
  • 发布日期:2022-03-04
  • 有 效 性: 有效
福州市公安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91号建议的答复
榕公办督〔2022〕30号
来源:公安局 时间:2022-03-04 17:02

张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设置道路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议》(第1291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建言献策。现将涉及我局职责范畴建议的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占道施工做到事前有人知、事中有人管、事后有人理,确保安全防护到位的建议 

  我局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建设项目占道施工交通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2021年以来共指导制定77个地铁等重点项目施工交通组织方案,通过“福州交警”APP网上审核报备施工327个,在没有实施大面积交通管制的情况下,有效确保项目施工和交通出行“双赢”。

  (一)精细指导制定施工交通组织方案。长期以来,我局主动与建设、规划、设计、地铁公司等相关部门提前对接,通力协作,以路网和交通流量为依据,谨慎交通管制,科学制定施工道路交通组织方案,最大限度进行交通诱导,切实、全面、有效地做到“事前有人知”一是科学合理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大型建设项目占道围挡施工交通组织方案一律由专业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在制定方案前,我局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调研,并向社会征求意见,特别是施工道路沿线单位和周边居民的意见,而后再研究确定最终方案。二是广泛宣传争取市民理解。首先,对于施工道路涉及限制通行措施的,依托警媒工作站提前向社会发布交通管制通告。通过876交通之声、987私家车广播、FM1007福建交通广播等多家省市主流媒体全天候播报出行信息,同时通过福州交警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将围挡工期、围挡位置、围挡交通组织、绕行线路等提前向社会公布,提醒广大市民提前选择好行车路线。其次,积极推动建设单位利用施工围挡的墙面喷绘大幅交通安全宣传画,并组织交通文明志愿者参与交通劝导,向市民发放施工路段出行示意图,引导广大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有序出行。三是充分挖掘施工区域道路“微循环”能力。针对占道围挡施工引发的交通流量变化,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分析,优化施工区域周边交通组织,尽力提高路网“微循环”通行能力。

  (二)规范设置施工路段交通安全设施。我局于2012年已专门针对施工道路的特点,参照国家规范和标准,出台施工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规范设置方案指导意见,按照150米100米50米距离沿线递进的方式,增设交通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实时进行路面巡查,检查施工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好性、规范性,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建设单位按期整改完成。2021年,我局共检查通报101个不规范围挡施工建设项目,确保施工路段的交通通行安全,让“事中有人管”落到实处。

  (三)强化秩序管理和排堵保畅。根据占道围挡施工道路交通组织的变化,我局及时调整警力勤务安排,加大对施工路段民警和辅警人员的投入力度,加强施工道路交通秩序管控和指挥疏导。每日早上7:00至晚上22:00通过福州公安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对占道施工道路及周边区域进行“点对点”监控分析,通过信号灯远程调控、骑警现场排堵等综合措施,强化施工道路交通分流管控和应急指挥排堵,让“事后有人理”成为工作机制,有效提高城区施工路段的通行效率。

  (四)从政府层面制定制度。为统一规范我市道路设施管养制度,我局于2016年提请市政府,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颁布了《福州市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办法》(榕政办〔2016〕232号),全面系统地明确了市政道路的管养职责,从制度上确立了各部门的职责,我局严格贯彻落实市政府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道路交通设施的维护管理。

  二、关于科学分析现阶段设施设置,如安全岛和非机动车道路桩设置的科学性的建议 

  为推进道路交通设施设置的标准化建设,我局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层层抓落实,每年多次组织建设、交通、市政、规划设计等单位进行业务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我市道路设施设置规范化水平。

  (一)安全岛现行的设计规范。市区道路安全岛的设计规范主要依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关于“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设施”,规范中明确要求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米时,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其宽度不应小于2米,道路条件困难时不得小于1.5米。为增加安全岛的醒目程度,我局要求建设部门或市政部门在安全岛的隔离柱桩上设置反光装置,提醒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行时注意隔离柱桩,小心安全通行。

  (二)对安全岛的实际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局注意到市区部分安全岛设置带来的弊端,因此,在道路设施图审时,积极向设计、建设部门建议改进安全岛的设置和人行道上阻车柱的设置。一是安全岛的设计要根据路口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要局限于16米的界限,我局将根据不同路口的人行横道过街长度,合理设置最短的过街时间,对于个别路口过街长度大于30米的,依据规范合理、科学设置二次过街安全岛。二是对接市政部门,设置人行道阻车桩时,应尽可能增加阻车隔离桩的间距,保障非机动车通行安全、便捷,间距不应小于1.2米,同时尽可能设置反光装置或反光膜。三是设置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阻车桩时,阻车桩连线尽可能平行于路缘石,尽量少设置垂直于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的阻车桩。四是逐步增加人车隔离护栏。我局积极推进在道路改造、新建过程中,合理增加人车隔离护栏,尽可能减少阻车柱的使用,人车隔离护栏对于机动车违法通行或停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推动相关规范优化完善。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部分建设规范已不太适应现有的城市建设需求。我局将与市建设、规划设计等部门进行沟通,对现行的有关规范提出修改建议,对于与现在城市建设不太相适应的规范,建议逐级上报国家住建、检验等部门进行修订,以便更好地服务保障城市建设。

  三、关于从制度层面上查问题、寻方法、找创新,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数字福州”“智慧福州”建设大局,大力实施科技强警和公安交通大数据战略,通过深度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大力推行智慧交通系统建设,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一)充分发挥前端采集设备功能。打造“智能决策云端”,对 4500个地磁设备、752个视频采集前端、78台微波等设备实时采集的流量进行数据分析,对拥堵成因、扩散影响进行精确分析,为后期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最基础数据支撑。

  (二)深度融合高德互联网等交通大数据。利用现有的高德数据实现进出城大动脉、主次干道、支路街巷的交通情况全感知、全覆盖;通过PGIS地图实时发布的红、黄、绿三种颜色,可视化掌控市区交通状态,并在市区28面诱导屏上显示,有效发布堵情,诱导车辆进行科学绕行。同时,我局利用已建成的信号灯智能控制平台,实现城区536个路口信号灯联网联控,对478个路口实行绿波控制,提升市区道路通行效率。

  (三)建立公安交管“e体+”智慧赋能中心。利用智慧赋能中心建立情指勤督舆“4+N”调度机制,实现扁平化勤务指挥,民警和辅警实行“电子围栏”管理,新组建1000人铁骑队和15辆拖车队,推行交通排堵“1、3、5” 分钟响应机制,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交通事件,城区交通排堵处置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道路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城市建设项目占道施工交通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保障我市道路交通畅通有序。

福州市公安局

 2022年3月3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